合拍電影的興起緣於二戰後的全球化趨勢,各國貿易往來頻繁,其起始也傾向一種產業的拓展,於國際市場尋找融資、吸納人才和技術,多於文化交流。乘着這股商業的發展潮流及日益創新的資訊科技,電影得以打破地域及語言局限,除了普世的文本和主題,同時把地緣美學及文化帶進國際視野。
世界經濟繁盛亦有助文化事業推進,政府加大資助製作非商業電影外,影展亦遍地開花,除了令放映機會激增、頒發獎項提升電影名氣,各地亦建立投資會或市場展,讓更多非主流電影、短片走向國際,從吸納資金人才,到商業媒合和國際發行,合作機會更多元化。
香港於千禧年代曾出現「泛亞洲」製作模式,多部與泰國、韓國、新加坡合製的商業電影相繼面世,而自2003年簽訂CEPA後,中港合拍片漸成香港電影的主流。近年鄰近國家的電影工業急速發展,亞洲區中尤以東南亞一帶群國,愈多獨立電影登上國際舞台,漸發展出成熟的區域或國際合拍模式。
「合製」單元引介幾家有獨立合製經驗的亞洲公司,包括由一群電影工作者組成的Epicmedia Productions,致力輔助菲律賓電影於本土及國際籌組製作並尋找融資;來自日本的空族專注獨立製作,兩個核心成員遊歷四方,拍攝地方人情,創造合製機會;還有新加坡的陌陌工作室與東南亞地區新銳影人合作,銳意製作多元文化的作品。
三家公司分別帶來與別不同的合拍體驗,Epicmedia Productions選映旅居菲律賓的馬來西亞裔導演廖忠權首部長片《歌手阿伯告別秀》,由已故菲律賓傳奇搖滾明星Pepe Smith主演的半自傳式電影;空族則帶來富田克也深入泰國街頭紅燈區,探索地緣政治的長片《曼谷不羈夜》;陌陌工作室呈獻來自新加坡與越南的四套短片,綜合展現文化交匯之光景。網上討論會探討近年多部獨立合製案例:《歌手阿伯告別秀》、《幻土》及《憂鬱之島》,由監製、導演分享每部作品的製作歷程,並與香港影人交流合製的未來方向。
合拍電影的興起緣於二戰後的全球化趨勢,各國貿易往來頻繁,其起始也傾向一種產業的拓展,於國際市場尋找融資、吸納人才和技術,多於文化交流。乘着這股商業的發展潮流及日益創新的資訊科技,電影得以打破地域及語言局限,除了普世的文本和主題,同時把地緣美學及文化帶進國際視野。
世界經濟繁盛亦有助文化事業推進,政府加大資助製作非商業電影外,影展亦遍地開花,除了令放映機會激增、頒發獎項提升電影名氣,各地亦建立投資會或市場展,讓更多非主流電影、短片走向國際,從吸納資金人才,到商業媒合和國際發行,合作機會更多元化。
香港於千禧年代曾出現「泛亞洲」製作模式,多部與泰國、韓國、新加坡合製的商業電影相繼面世,而自2003年簽訂CEPA後,中港合拍片漸成香港電影的主流。近年鄰近國家的電影工業急速發展,亞洲區中尤以東南亞一帶群國,愈多獨立電影登上國際舞台,漸發展出成熟的區域或國際合拍模式。
「合製」單元將引介菲律賓的Epicmedia Productions、新加坡的Momo Film Co及日本的空族等推動合製的電影公司,選映其獨立合製作品;並探討東南亞及香港案例:《歌手阿伯告別秀》、《幻土》及《憂鬱之島》,由監製、導演分享每部作品獨有的製作歷程,交流合製的未來方向。
香港獨立電影一直倚重藝發局資助或自資拍攝,隨著生活與製作成本上升,相關資助額僅能用作起動資金,而近年開始有年輕影人以集資、提案及電影基金等方式籌集資源,把目光推展至國際市場。放眼亞洲,獨立影人在資源短缺下力圖革新,以跨國合製獲得資金與技術,漸發展出相對系統化的配套與製作模式,輔助新銳影人踏上國際舞台。討論會引介近年東南亞及香港獨立合製案例,請來監製、導演分享每部作品的製作歷程,講解合製的概念與運作,並探討香港獨立合製的可行性,及需具備的條件與知識。